我不止一次的在小區里看見過這個男孩。一樣的位置,一樣的動作,一樣的人。每次都是花園,每次都在撥弄泥土,每次都是臟兮兮的。
我坐在長椅上,盯著他愣神,好像從沒有看見過男孩的媽媽呢。我的思緒跟著風箏四處飄蕩,直到被線牽扯著回到地面:“姐姐,你能過來一下嗎?”
我有些不情愿——陽光這么好,我可不想陪著他在陰涼處玩泥巴。但誰讓我一直盯著他看呢。我無可奈何,只好走到了男孩身旁,不耐煩地瞪著他,好像他是什么窮兇極惡的人物:“有事嗎?”
男孩沒有因為這個哭鬧,只是乖巧地對著笑了笑,“能幫我拿一下那個嗎?我這樣夠不到。”
他正蹲在地上,不知道在搗鼓什么,隱隱約約地可以看見一個淺淺的坑。我順著他手指的方向看去:是一包種子。我輕松地把它夠過來,遞給男孩,順口問道:“這是什么種子?”
男孩又笑了:“薔薇花。”
這樣近看,才發現他是個很好看的孩子。眼睛很大,好像夏天夜晚的天空,灑滿了或密或疏的星星,亮得驚人。睫毛長長地在眼睛下方打出一片淡淡的灰色陰影,像個精致的洋娃娃。被泥巴蓋住的臉蛋兒肉嘟嘟的,偶爾笑起來時的酒窩更是讓人想醉倒在里面。
我摸了摸他的頭發:“在這兒干什么呀?”
“種薔薇花。”
“種?為什么要種?” 我有些疑惑,應該只是小孩子貪玩不肯承認吧。
男孩彎著的唇角一下子掉了下來,好像有人搶走了他最愛的玩具:“我、我媽媽生病了,爸爸說、說只要我種下媽媽最喜歡的薔薇花,媽媽就會好起來,陪我玩的……姐姐,薔薇花什么時候開?”
我一下子明白過來,面對男孩期待的眼神,卻無法張開口,只能僵硬地安慰他:“很快的,很快就會開的……你媽媽很快就可以陪你一起玩了。”
……那以后,我不曾再見過男孩。時隔三年,樓下的薔薇花沐浴在陽光清風中,開得嬌艷。只是不知道,男孩的媽媽,有沒有機會看見?
指導教師評語:本文小作者文筆老練,運用外貌、語言和動作描寫,使一個心懷美好愿望、看上去好像很幼稚其實很懂事的小男孩形象躍然紙上。文中句子“從沒有看見過男孩的媽媽呢”一句為后文寫媽媽生病埋下伏筆,其結尾沒有直接交代媽媽的病情如何,而是給讀者留下了自己想象的空間……讓我們各位讀者都心存慈悲,共同祝愿小男孩的媽媽安好!(商秋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