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代著名詩詞大家趙樸初先生曾在《金縷曲·敬獻人民教師》中如此贊揚教師:“不用天邊覓,論英雄,教師隊里眼前便是。歷盡艱難曾不悔,只是許身孺子?盎厥,十年往事,無怨無尤吞折齒。捧丹心,默向紅旗祭,忠與愛,無倫比!幼苗茁壯園丁喜,幾人知,平時辛苦,晚眠早起,燥濕寒溫榮與悴,都在心頭眼底,費盡了千方百計,他日良材承大廈,賴今朝血汗番番滴。光和熱,無窮際!”
看到這段話,相信我們的老師尤其是班主任都深有體會,每天都在平凡的崗位上忙碌著、思索著、改進著、提高著。下面就是我在班主任工作中總結的幾個案例,和大家一起分享。
案例一:我就做回免費理發師
初一開學報名時,我發現班里有個女同學披著長發,額前的劉海遮住了眼睛,當時我微笑著告訴她回去把頭發理一下,并指給她看馬寅初初級中學學生發型要求。第二天上午大掃除、發書后,下午學校要求學生在校學習馬初學生管理手冊。我發現那個女同學的發型還是沒變,于是,等全班學習完管理手冊后我讓學生自查,有不符合的晚上回去整改。然后把那個女同學叫到了辦公室,進入辦公室后,我遞給她一把梳子一根頭繩,讓她把頭發扎起來,她猶豫了一下,看我臉色不是很好看,就很不情愿地扎了起來,結果我發現她耳朵上還戴著耳釘,我盯著她的耳朵,她馬上就意識到了,看到眼前這個昨天還笑瞇瞇的班主任好像露出了“兇惡”的本色,就只好乖乖摘下耳釘。我非常嚴肅地告訴她,她的發型和學校規定不符,責令她明天上學時必須把劉海剪短,把頭發剪短或是扎起來。為了表示我在這件事上絕不姑息,我還從抽屜里拿出一把小剪刀,明確告訴她,如果明天還這樣,我就做回免費理發師,幫你剪劉海。
第二天早自修,我早早站在教室門口等她。她看到我,有些吃驚。我善意的摸了摸她剪短的劉海,說“這樣不是很漂亮嘛,清清爽爽的!”她也不好意思地笑了。
后來的一段時間,我加強對這位同學的觀察。發現她其實本質不壞,只是有時自律意識差了些。但是明顯感覺到她很注意自己的言行是否符合班規校規,對于她不是故意觸犯班規校規的行為,我會單獨叫過來進行提醒。后來家長會時,家長專門留下來和我交流。家長說孩子五年級開始就喜歡打扮,我們跟她說她也不聽,進初中后改變了不少。我聽了非常高興。
對于原則性問題,我覺得班主任一定要讓學生明確自己的立場,這是班主任威信和威嚴的重要來源。教師有原則性,學生才會趨善避惡。另外,對于試圖違反這些原則性問題的,一定要及時發現,在第一時間就進行徹底的處理。如果發現不及時或者姑息縱容,就會形成不好的風氣。所以對于大是大非問題,比如學校校規,學生如有違反,我采取“零容忍”的態度。
案例二:我給全班發了火
記得開始集體跑步后第二周,我就在班里“大動肝火”.
開學初,我就打算帶出一個凝聚力強的班級。但是“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集體跑步一周后,學生跑得還非常不像樣子。有的學生跑了一圈就開始走,有的跑在一起拼命講話,有的故意跑得時快時慢,逗后面的同學玩。第二周第一天跑步后我先匆匆趕回教室,打開門,等著所有的同學。此時我的臉上肯定是陰云密布,眼神肯定是攝人心魄的,因為看我的同學都低下頭小碎步跑到座位上。
就這樣,我進行了一次“狂風暴雨”式的集體榮譽感教育。我就集體跑步進行了細致的分析,明確告訴他們應該怎么跑才算跑好。
我想讓同學們明白:第一,我很在乎大家的表現。第二,大家現在的表現非常糟糕。第三,大家按照我指出的標準做肯定能跑好。第四,凝聚力強的班會讓大家受益。當天,學生們異常的“乖”.
第二天集體跑步之前,我又做了一些動員,并且全程陪伴他們跑步。在我巨大的攻勢下,原來只顧自己瞎跑的同學能左右兼顧,原來老是講話的同學也不再講話,原來只跑一圈的同學也打起了十二分的精神,堅持跑完了兩圈。
陪跑幾天后,我們班的集體跑步改善了很多。有一次郭老師表揚我們班的跑步很好,還讓他們給其他班級示范一下,當聽到我們班時,他們都很高興,從那時起,我班的班級凝聚力開始慢慢形成了。
所以對于這種集體性“發蔫”,我覺得班主任要有強勢的一面,要能“震”得住學生。并且也要有細致的一面,要明確告訴學生他們的問題在哪里,從小處著手,給學生具體的要求去遵循,學生肯定能做好。從這件事里,學生受到了批評,感受到了壓力,然后用心去做了,而且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學生感受到一種成就感,覺得這些是值得的,之后就更擁護我的措施。
案例三:這周,你負責收各科所有作業
班里有位學生(暫且叫小朱)老是丟三落四。有一天他的作業又忘帶了。一般,作業如果忘帶或者作業多未寫完,我會和學生約定一個時間讓他完成即可,學生們也完成地挺好,我覺得這種彈性和人性的方法不錯。但是對于小朱這種孩子,不采取點必要的懲戒他是不長記性的。但問題是,他錯誤不大,也不是故意的。面對此類問題,我一般會讓孩子做一些“利己利人”的體力活。
我是基于這樣的思考:
第一,這事還犯不上“臉紅脖子粗”的批評。
第二,讓他體會到自己行為的危害,他才有改進的自覺性。
果然,第二天他面對有的同學忘帶,有的同學忘做的情況,花很大力氣才能收上來,并統計好。對于忘帶的同學,他甚至有點不滿意了。我打趣道,你也知道沒帶作業給課代表造成的麻煩了吧。他深深點了點頭。
就這樣,他艱難地干了一周。我在全班同學面前和他開玩笑:小朱是咱班最賣力的總課代表。在同學們的哄笑中,他也笑了。此后,他丟三落四的毛病還真的改掉了不少。
學生之所以屢次犯一些“無關緊要”的“小錯”, 如遲到、未交作業等情況,就是因為他們覺得這沒有什么大不了的。而班主任要做的就是讓學生在自己犯錯的地方感受到犯錯帶來的痛楚,讓他自覺去改正。
在班主任工作中我們總是會遇到很多煩心事,學生、甚至是家長總是會時不時地給老師找麻煩,由此,我也想到一個小故事,和你們來分享一下。從前有座山,山上有座廟,廟里有一位老和尚,身邊有一個總報怨的小和尚。有一天,老和尚派小和尚去買兩把鹽,回來后老和尚吩咐小和尚把買回來的一把鹽放在一杯水中,并讓他喝了一口。老和尚問:味道如何?小和尚咧著嘴說:苦!老和尚又吩咐弟子把另一把鹽放進湖泊里,并讓弟子再嘗嘗湖水。小和尚就嘗了嘗。老和尚又問:現在味道如何?小和尚答:很新鮮!“你嘗到咸味了嗎?”小和尚說:沒有!這時老和尚說:生命中的煩心事就像一把鹽,容器就相當于我們的胸懷,我們體驗到的痛苦取決于你把他們放在多大的容器中。也就是取決于你的胸懷。所以,當我們在教學過程中遇到學生搗蛋時,不妨開闊你的胸懷,不要做一只“杯子”,而要做一個“湖泊”,甚至是一片大海。
其實我們在顯示我們豁達的胸襟時,不光這個被你包容的學生看到了,全班其他同學也是看到的,看到你人格的光輝,他們會由衷地喜歡你,會敬佩你的心胸。繼而愿意聽你的課,聽你的話,這樣的基礎打好了,今后我們對學生的教育就顯得更容易了。
無需豪言壯語,無需驚天動地,我們班主任總是踏踏實實,一步一個腳印地把事情做好,用自己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在平凡的工作崗位上默默耕耘。年復一年,日復一日,且行且思,且悟且進。教育,既是事業,也是人生。教育的終極目的是成就幸福人生,在成就學生的同時,也書寫著教師自身的生命傳奇,展現生命的價值和華彩。